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和体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给小读者营造一个浸入式的文化氛围,以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形式真真切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为此萧县图书馆于2024年12月8日在馆内举办了一场以“匠心传承技艺,面塑百态人生”为主题的非遗面塑进萧县图书馆活动。

活动期间,我们邀请了萧县面塑非遗传承人梦娜老师为我们进行宣讲,一开始为我们的小读者们介绍了面塑文化的来源、特点、意义以及带来的艺术价值等等;其次带领小读者们用轻粘土做了花朵,当然我们有很多家长也参与其中,让他们一起感受非遗面塑文化的魅力;最后梦娜老师带领我馆的工作人员和小读者们都一起参与这场齐乐乐融融的面塑活动,做了不同样式的粘土冰箱贴等各种小作品。
我们这次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小朋友们,所以本次作品都是以简单和体验为主,但是也不影响读者们的热情,当他们看到梦娜老师带来的作品时,都大为震撼,很难想象这些粘土是怎么变成这些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山东面塑起源于菏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为了鼓励非遗文化的传播,在活动最后我馆也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们准备了精美奖品一份。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但能让小读者们感受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可以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观察和创造能力,给他们以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本次“匠心传承技艺 面塑百态人生”——非遗面塑进萧县图书馆活动,旨在让青少年读者亲身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通过现场认真的学习和技能实践,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从而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和社会竞争力,最终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之美技艺之美、匠心之美,在他们心中播种一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种子。